書趣閣

書趣閣>樂天派是什麼 > 第59章 有半個聖人之稱的曾國藩何以說是千古第一完人(第1頁)

第59章 有半個聖人之稱的曾國藩何以說是千古第一完人(第1頁)

我國曆史上有"三個半聖人"的說法,三個聖人指的是孔子、諸葛亮、王陽明,曾國藩則入列半個聖人,後世還推崇他是"千古第一完人"。

算不上天資聰慧,還殘酷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湖南人曾國藩,何以得到這些至高稱号呢?

一、曾國藩是傑出的政治家,晚清的守護神,位列"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1811年出生于湖南婁底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的曾國藩,字伯涵,據考,系曾子七十四孫。

小時候的曾國藩并不出衆,不算天資聰慧之人。但曾國藩自幼勤奮好學,吃得苦中苦,是千古人傑中"笨鳥先飛"的光輝典範。

"勤能補拙"下,曾國藩8歲時,即對"四書五經"熟稔于心;14歲時,就能通讀《周禮》、《史記》等古典讀物。可以說,憑着苦學,年少時的曾國藩便掌握了較為紮實的文化知識底蘊,遠遠超過同時代的青年才俊及自诩聰明的所謂"天縱英才"們。

曾國藩在27歲時,遊刃有餘地參加道光十八年軍機大臣穆彰阿主持的科舉考試,圓滿高中進士,由此步入晚清悲壯的政壇。

入仕後,曾國藩先後在翰林院、文淵閣、詹事府任職,因愛崗敬業,從沒有出過差錯,于道光二十七年,37歲時,平穩晉升為内閣學士。之後運氣與實力爆棚,順利地青雲直上,累遷禮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左待郎、刑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等職務。

曾國藩在寶貴的年華曆經多崗鍛煉後,穩紮穩打地成長為晚清複合型全能人才,在剿滅太平天國運動中大顯光芒。

1851年,洪秀全領導太平軍在廣西金田起義,聲勢浩大,迅速席卷半個中國,腐朽的清朝八旗軍、綠營軍不堪一擊。

無奈之下,鹹豐皇帝隻好命令地方組建團練遏制太平天國運動。

這個時期,正值不惑之年的曾國藩因母親過逝,辭去了吏部左侍郎的職務,正"丁憂"在家。聞迅勢如破竹的太平軍已讓朝廷岌岌可危,便臨危受命,在湖南組建"湘勇",急訓練兵,并着手籌建"水師"。

這支地方團練在曾國藩"軍紀嚴明、訓練有素"的治軍下,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就發展為5千人以上守紀律、有戰鬥力的部隊,時稱"湘軍"。

曾國藩依靠這支部隊追剿太平天國運動,擊殺撚軍,從而力挽狂瀾,成為晚清的守護神,譽為"中興第一名臣"、"救世英雄"。

在鹹豐皇帝期間,曾國藩被提任為兩江總督,領兵部尚書銜;在同治皇帝期間,曆任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直隸總督等正一品職務,授一等毅勇侯爵,賞戴雙眼花翎。

曾國藩身居高位後,在風雨飄搖的晚清尤如"定海神針",更加傾其所能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奉獻了畢生心血:

他主辦洋務,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送走第一批留學生,打開了中國近代代建設的大門。

面對晩清腐敗衰落的局面,以傑出政治家大無畏的勇氣迎難而上,實施了一系列革新:

整肅吏治,嚴懲貪贓枉法的官員;強調"民生多艱",當"以重農為第一要務";主張"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為官不可自傲,當"修身律己,以忠謀政";倡導廉政之風,施行仁政,發展國民經濟;不盲目排外,認真學習西方先進技術……

曾國藩的這些政治主張,對病入膏肓的晚清而言,就像打了一針強心針,起到了延緩晚清死亡的一時之效。

1872年,曾國藩為晚清滴盡最後一滴血,病逝于南京,被追贈太傅,谥号"文正",卒年62歲。

二、曾國藩是有名的軍事戰略家

曾國藩在風雨飄搖的晚清,臨危受命,着手創立先進理念指導下的地方武裝"湘軍",有力助推了近代軍事的發展和進步。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垂釣諸天萬界  許雨晴沐長風  快穿反派男神有點皮  管不住的心+番外  大唐廣播站2  末世之獨寵女配  讓你衡山習劍,你竟斬破諸天?  正德明君  綜武,帶着李蓮花當老六  穿成銀魚後,他對我一見鐘情了  江果果顧寒煜  科幻天庭,大秦我包攬金榜  穿越之我乃王妃  香江往事  那時偷偷戀着他+番外  滿級大佬種田日常  推銷誤入帝皇群,皇帝們震驚了!  過氣小明星的海怪男友+番外  打斷腿,爬上鋪+番外  我兒朱雄英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