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顼帝處理了這樣的事情,到了後世帝堯為天子時又碰到了,就可參見颛顼帝的處置方法。而這種參照是否恰當,需要帝堯與各部君首共商。依前人之判例而斷,在朝之君首共決,日積月累,就形成了一套禮法體系。很多很多年後的後世,世間有一種“判據法”體系與“陪審團”制度,依稀與之類似。這其中的差别或許很大,背景亦天差地别,但世事總有似曾相識之處。禮法本身也是一種傳承積累,無書無典之時,或口口相傳,或神念心印相傳。神念心印是不可能推廣的,口口相傳難免有訛誤,甚至也不可能記述得完備真切。到了帝堯的時代,這種方式已經很難适應需要了,其弊端越來越明顯。倉颉造字為文,棄天子位後被尊為史皇氏,因為他還做了一件事,便是以文字為載體,記錄上古以來所能搜集到各種史料,并将這些史料傳給了臯陶。臯陶便以文作書,為中華編九典。他整理、修訂自古以來的禮法規則,考“太昊之規”、“神農之衡”、“軒轅之繩”、“少昊之矩”、“颛顼之權”,根據天下所需,制定了正式、明确的禮法體系。須知臯陶作書與後世人寫書,完全是不一樣的,過程艱辛無比。後世皆謂臯陶作《獄典》、定《五刑》。實際上臯陶所作遠不止如此,他制定的是一整套社會運行規則以及完備的文明秩序體系,最為後人熟知的是“以五刑弼五教”。所謂《五教》是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在幾千年後看來,這隻不過是一種家族倫理的道德規範,但人之所以能進化到人類社會,這些恰是根本。經曆多少代人的思考和發現之後,臯陶做出了明确的成文總結,并将它制定為社會行為規範。所謂《五刑》不是僅指墨、劓、腓、宮、大辟這五種刑罰,真正的五刑指的是甲兵、斧钺、刀鋸、鑽笮、鞭撲這五種制度。甲兵是讨敵之制,斧钺是治軍之法,刀鋸是罰罪之刑,鑽笮是刺罪之識,鞭撲是訓誡之懲。這已經上升為整個國家以及社會的行為準則,而人類社會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刑令以道德規範為基準,這便是“以五刑弼五教”的含義。臯陶又作《九德》之典,所謂九德指的是寬而栗、柔而立、願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這是對天子以及社會各階層人士的道德要求,比如說“天子應有九德”,使天子考察臣民以及臣民評價天子的品行時,有了明确的标準。雖然對品行的評判标準自古有之,但臯陶做了明确的總結。天子便一定九德兼備嗎?當然不是!實際上絕大多數天子都是達不到這個要求的,但是有了評判标準,臣民以及後人也知天子失政、失德在何處。《五刑》、《五教》、《九德》之外,臯陶又作《五禮》,分别為吉禮、兇禮、賓禮、軍禮、嘉禮,涵蓋了從祭祀、結盟到飲食、男女等各種成文禮儀規範。天子如何治天下?當時是一個部族社會,地方的治理是建立在宗族體系之上的,臯陶又作《五服》與《九族》之典。五服指的是天子所代表的中央與各部君首所代表的地方之間的關系,而九族确定了部族内部血緣關系以及利益、責任的劃分。臯陶的年紀其實比重華還大,在帝堯主政時,他開始了這項工作,向列位有才德的長者請教,并走訪天下各部君首商議。重華為天子後,任命臯陶為司士,并命他盡快将九典全部編制完成,準備以天子的名義頒行天下各部。臯陶作九典,并不僅是拿着倉颉傳給他的史料,在家中閉門編制。他想做什麼以及正在做什麼,大家早就知道,他為此已付出多年辛苦。其中的内容,臯陶與各部君首以及賢者甚至是普通民衆,早有各種商讨,聽取各方意見、以期能解決實際問題。天下敬重臯陶,尊其為聖人。而後世各家學說常有教化争端,但皆言“聖人傳教化”,而教化确從聖人來。伯禹回答倉颉之問,說他本打算去請教臯陶。倉颉點頭道:“看來就算為師未至,亦不必為禹兒你是否稱職、明智擔憂。既要先去蒲阪,那麼就與為師同行吧。”……、口無遮攔仙家做事幹脆,倉颉說走便要走。虎娃卻招手道:“伯禹大人将來還要行遍天下治水,有坐駕則更方便。既然天子尚未賜雲辇,我這裡有一車相贈。”藤金、藤花将一輛白香木馬車牽了過來,虎娃又一指少務道:“此車當年為巴君所贈,以最上等的白香木打造、經修士法力祭煉,輕便堅固異常。我曾乘它行遍巴原,又以仙家法力打造成器,如今贈予伯禹大人,可當雲辇之用。”不論伯禹将來可能取得的成就如何,如今他還是一位白身貴族。他能成為夏後氏的君首并被冊封中華伯君,隻是崇伯鲧的遺澤。他被重華任命為中華治水之臣,也是有前提條件的,首先要成功實施在巴原的治水之策。可以說除了虎娃和祿終,如今的中華各部君首以及民衆對伯禹都很陌生。伯禹本人尚寸功未立更談不上有所作為,不可能有軒轅雲辇乘坐。再說了,崇伯鲧當年已經毀了一輛雲辇,伯禹沒得坐也是應該,而今日虎娃又送了他一輛車。還沒等伯禹推辭呢,丙赤、丁赤便上前躬身道:“我等願為伯禹大人挽車。”不僅車有了,拉車的妖龍也是現成的,伯禹行禮道:“那就多謝奉仙君了!”然後轉身朝倉颉道,“請師尊先上車。”虎娃又笑道:“伯禹大人不必客氣,其實我也想搭個便車,與您同去天子朝堂。”伯禹:“奉仙君太客氣了,這本就是您的車,想坐盡管坐。”虎娃也上了車,少務突然叫道:“等等,我也想搭個便車!……久居巴原,從未拜谒中華天子,斯為憾事,如此良機豈可錯過。”少務自從出生以來,從未離開過巴原,他曾到過的最遠的地方,就是巴原周邊的武夫丘、山水城與奉仙城。雖然對于絕大部分普通民衆而言,那樣的地方就是人間的盡頭了,但少務卻知道天下很大,他也想出去看看。在平常情況下,少務是絕對走不開的,他得坐鎮巴都城處置國事,可如今還有什麼事情能比治水更重要呢?伯禹治水就從巴原始,治巴原之水又要牽涉大江下遊各部。别的部族或屬國的君首去朝堂上拜谒天子很正常,但是巴君親自去拜見天子卻不同尋常。巴國太大了,實力太強了,卻又處于近乎封閉的巴原,總會引人忌憚,而且前往蒲阪的路途艱險遙遠,說不定會出什麼意外。少務本人的安危如今關乎整個巴國的國運,尤其在已遭受了十餘年洪災的情況下,巴國還能維持穩定,也依仗于少務這位國君的威望。假如少務出了意外狀況,換另一位國君肯定不能像他這樣掌控住局面,所以少務更不可能輕易離開。可眼前的情況不同,到帝都朝堂上商讨治水之事,了解天下各部最全面的情況,對少務而言就是最重要的國事。難得有這輛“雲辇”乘坐,還和倉颉以及虎娃在一起,定能确保安全,出什麼樣的意外狀況都不怕,少務又怎能錯過,當機立斷就做出了決定。站在不遠處的禁衛将軍吓了一跳啊,趕緊上前道:“主君事先并無交代,突然離國遠去,國事如何安排?而且您連一名侍從都不帶嗎?”少務擺手道:“奉仙君亦前往蒲阪,本君又與其為伴有何不可?……至于國中之事,暫由公子少廪監國、瀚雄大人輔政,你将此令傳回巴都城。”看看這一車人,有倉颉、虎娃、丙赤、丁赤,還需要侍衛嗎?國君出行,當有禁衛儀仗,可是這一輛車能坐得下多少人,有少務一個位置就不錯了!虎娃也是孤身前往,少務怎麼可能還帶着侍從?巴君就差當場呵斥這位沒眼力的禁衛将軍了。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穿書後我被四個大佬追着寵 盜文頭子愛上我 重生之扶搖直上 何患無柒(女尊)+番外 今天李雨箫又被催婚了嗎 我五行缺德,你命裡欠揍 遊戲入侵全球,我瘋狂強化神器! 重生歸來,農女要逆襲 森林裡的小王子+番外 人欲 “重生”之掌控+番外 還你兩頂綠帽子[快穿] 那老闆真帥+番外 幻夢終結者 渣女重生手劄+番外 鬼股(原名:股事志異)+前傳 師姐,我也不差啊,考慮一下吧 寡夫從良記 重生之獨攬江山+番外 為你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