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登上曆史舞台,準備開啟他的時代,馬上就撞上一位驕橫的窦氏子弟。這位驕橫的孩子,他不好好學習長輩,規矩做人,卻一心欲謀大事。他名叫窦嬰,字王孫,窦太後的侄子。
窦嬰喜好賓客,慷慨布施,行俠仗義,愛好儒術。窦嬰的品行,一點都不像窦長君和窦少君,他孔武有力,驕橫,果敢。
先帝劉恒在位時,窦嬰是吳王劉濞的相國。劉恒允許民間鑄錢,劉濞廣招匪徒,開山鑄錢,煮海為鹽,很富有。窦嬰擔任相國,那是很肥的職位。沒幹多久,窦嬰稱病退休。
劉啟登基稱帝,窦嬰掌管皇後和太子宮中事務。皇後無子,太子之位暫缺,太子宮中無事需要管理,窦嬰将全副精力放在皇太後和皇後宮中。窦嬰勇猛果敢,窦太後沉穩凝重,這侄子和阿姨的性格不合拍。性格不合拍,偏又相處,不免産生小矛盾。彼此的小矛盾太多了,日漸發展,就會釀成大矛盾。
早年辛苦,後來幸福,所以窦太後很喜愛小兒子梁王劉武。俗語說,父親愛長子,母親愛幺兒。劉武的封地有四十多城,每座城池都很富有,就如當年齊國的七十城。窦太後喜愛劉武,劉啟也喜愛,任他随意建造宮殿。中國古代規矩,皇帝的宮殿最富最大,諸侯王若想建造宮殿,必須符合等級。
按漢朝規矩,諸侯王來朝,隻能留十多天。窦太後和劉啟喜歡劉武,劉武每年來朝,在長安行動自如,随意逗留,随時離去。劉武來朝,劉啟出城迎接,劉武與劉啟同辇共乘,一同打獵。劉啟對劉武的喜愛,就如當年劉恒對劉長的喜愛。不是冤家不聚頭,沒有緣分不成父子。劉恒父子,不隻有緣,還很相似。
劉啟沒有太子,劉武被準許使用太子儀仗。做事的人無心,看見的人卻有意。也許劉啟沒将劉武使用太子儀仗之事放在心上,窦太後卻看得很欣慰,窦太後想讓劉武繼承帝位,一心促成。
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朝觐期間,劉啟宴請衆兄弟。喝得酒酣耳熱,劉啟說他死後傳位給劉武。窦太後聽後,十分高興,仿佛就是她自己将當皇帝一般。窦太後正在興頭上,一心樂融融,窦嬰突然倒一盆冷水淋在她頭頂。窦嬰站起來,敬劉啟一杯酒,說:“天下是高祖皇帝的天下,父子相傳是慣例,這皇位不能傳給梁王劉武。”窦嬰和窦太後是一家人,他阻礙劉武,窦太後很想不通。窦嬰和窦太後之間,本就存有嫌隙,這次連臉皮都撕破了。
太子之位是寶貝,但也是燙手的山芋。
盡管窦嬰是侄子,但好事被壞,窦太後從此記恨窦嬰。窦太後記恨窦嬰,臉色難看;窦嬰以現任官卑職小為由,稱病辭職。窦嬰辭職,正合窦太後心意。窦太後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做得幹淨利落,除了窦嬰門籍,不許朝見皇帝。窦嬰走人,劉武繼承帝位就少了一大阻力,窦太後想得倒是簡單。
眼見窦嬰要完蛋,卻突然突然跳出來一位救星——晁錯。短短幾年,這位心雄志遠的中大夫就寫了《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募邊實塞疏》和《舉賢良對策》等書。
劉啟登基後,智囊晁錯一飛升天,由中大夫升為内史。晁錯如日當空,光芒耀眼,紅得發紫。為施展大才,他一不做,二不休,徑直氣死當朝丞相申屠嘉。
申屠嘉是梁人,曾跟随劉邦,因資格老被提拔為丞相。他先是隊率,後升關内侯,接着遷升禦史大夫。他清廉正直,不接私客,然而卻有點妒忌心。他剛擔任丞相,很看不慣鄧通的言行舉止。一次,他找了個機會,欲斬鄧通,可關鍵時刻被劉恒派使者持節救走了。
沒想到的是,才事隔五年,又冒出一個極度讓他不順眼的人,這個人,就是劉啟身邊的紅人晁錯。晁錯擔任内史,因為受皇帝寵愛,地位很高,權力也很大,許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請皇帝變更。同時還讨論如何用貶谪處罰的方式來削弱諸侯的權力。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說的話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錯。晁錯擔任内史,内史府的大門本來是由東邊通出宮外的,使他進出有許多不便,這樣,他就自作主張鑿一道牆門向南通出。
而向南出的門所鑿開的牆,正是太上皇宗廟的外牆,申屠嘉聽說之後,就想借晁錯擅自鑿開宗廟圍牆為門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辦,奏請皇上殺掉他。但是晁錯門客當中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他。晁錯非常害怕,連夜跑到宮中,拜見皇上,向景帝自首,說明情況。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時候,丞相申屠嘉奏請誅殺内史晁錯。
景帝說道:“晁錯所鑿的牆并不是真正的宗廟牆,而是宗廟的外圍短牆,所以才有其他官員住在裡面,況且這又是我讓他這樣做的,晁錯并沒有什麼罪過。”
沒殺成晁錯,還在群臣面前賠禮,申屠嘉悲憤異常。他對長史說:“我應該先斬後奏,先報告再斬,一定誤事。”因他遲遲不落刀,鄧通被劉恒救走,申屠嘉不吸取教訓,氣死活該。申屠嘉回府,越想越氣,發病而死。晁錯逃過一劫,群臣敬仰,身份越發顯貴。申屠嘉死後,晁錯獨當一面,又提削藩一事。晁錯此人比較激進,他削藩不同于賈誼的軟削,他的作風比較強硬,開始查找諸侯王的過錯,借懲過之名,中央直接收回諸侯王的封地。賈誼建議以分封的方式削藩,晁錯以強奪的方式削藩。相比而言,一為保守,一為激進。然而,晁錯卻恰恰合了劉啟的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得到劉啟器重,公卿列侯們不敢反對晁錯削藩。不過,窦嬰卻站出來堅決反對削藩。滿朝文武都唯唯諾諾,無一人響應,窦嬰孤掌難鳴。可是,劉啟已經同意了削藩,窦嬰的聲音無論多麼高亢都要被踩在腳底。因為削藩,窦嬰和晁錯有了嫌隙。而此時,劉啟下诏削藩,削藩行動正式開始了。
此時此刻諸侯收到消息,紛嚷喧嘩,頃刻間天下騷動。
吳王劉濞
年僅二十的劉濞大敗英布軍,勇猛彪悍,令劉邦刮目相看。英布被誅後,劉邦擔心無人能鎮壓強橫的會稽百姓,見劉濞勇猛,封為吳王,吳國五十多城歸他。劉濞是有能力的人,即使給他一塊北方的鹽堿地,他也能變出金子,何況吳國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封賞、授印完畢,劉邦給劉濞看了個相,發現劉濞有反相,摸着劉濞的背,說:“大漢五十年後,東南方向有叛亂,是你嗎?我們是一家人,千萬不能反!”
劉邦看相,一定是史書亂吹。可能他見劉濞過于勇猛,擔心他不願活在池中,生在地下,而欲飛天,因此這麼說。劉氏子弟中,劉濞既勇猛,又有計謀,吳國條件優越,很容易發展壯大。作為分封國,一旦壯大就起事,劉邦見得多了,所以才善言警戒劉濞。那時劉濞力量很小,聽了劉邦的話,哪能不急忙回說不敢。
吳國銅礦豐富,臨近大海,借朝廷允許鑄錢之機,劉濞廣納天下亡命之徒,開礦鑄錢,煮海為鹽。僅憑鑄錢和煮鹽兩項,吳國頓時暴富,百姓的錢用不完。上文曾提到,說“鄧錢”和“吳錢”通行天下,“吳錢”就指吳王劉濞鑄的錢。
吳國暴富,百姓不用繳納賦稅,天下百姓紛紛投奔吳國。漢法規定,有錢人可以買人代服徭役。吳國百姓錢多,紛紛用錢買人代服徭役,國内勞動力奇缺。劉濞廣開方便之門,無論是誰,有來必收。吳國十分富裕,每年都發獎賞給百姓,對因公殉職或受傷的人待遇更優。可見,吳國的财力之富足,可與中央抗衡。
此前,劉恒在位時,吳國世子劉賢前來朝見。劉濞不來朝見,派世子前來,已是不該。劉啟宴請劉賢,兩人賭錢。劉賢家财萬貫,傲慢驕橫,期間劉賢輕慢劉啟,劉啟提起賭具擲向劉賢,結果劉賢死了。
深感歉意的劉恒命人給劉賢辦喪,讓劉賢的随從擡劉賢回吳國。愛子去世,劉濞很傷心,對随從說:“劉賢和皇帝是一家人,死在長安就埋在長安,不用擡回吳國。”劉濞命來者将劉賢擡回長安。劉濞此舉,分明是想讓兒子享受皇帝的待遇。
自此,劉濞厭恨朝廷,漸漸不守作為藩臣的禮節,長期稱病不朝見。劉恒覺得劉濞長期不朝見的真正原因是劉賢之死,而非身體病痛,找人一驗,果然是喪子之故。此後,每次劉濞派人到長安都受到關押,有去無回。劉濞越加害怕,每到朝見都稱病不往,謀反準備更加迅速。
劉恒見劉濞多年不來朝見直接派人去請,劉濞還是稱病拒絕。劉恒盤問吳國使者,使者回答:“看清池中的遊魚,對誰都沒有好處。吳王剛裝病就被發覺,見皇上責難之切,害怕被誅,不知道怎麼辦。為大家好,希望皇上給他一次機會。”這話叫做,“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使者分明是勸劉恒糊塗而過,将一場災難糊糊塗塗地消弭掉。
深明其意的劉恒,馬上釋放所扣留的吳使,賞賜劉濞手杖,恩準劉濞可以不來朝見。劉恒不敢削藩,想蒙混過關。他年老,一死就算蒙混過了。然而,養虎遺患,虎大必傷人,他死後,劉啟就必須面對。劉恒如此寬厚,劉濞越發驕橫,大勢鑄錢,廣泛煮鹽,遍招天下亡命之徒。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吳國勢力上升到諸侯國的首位。對朝廷心懷不滿的王侯,唯劉濞馬首是瞻,劉濞的勢力一天天壯大。
喜歡曆代王朝更叠請大家收藏:(zuoyexs)曆代王朝更叠【左葉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若你遇見他[娛樂圈] 他與靈根談戀愛+番外 NBA:爆框野獸,科比嗨了 家養小狼狗 命隻剩半年,下山被丈母娘退婚 女尊之小皇帝+番外 [女尊]甜牙齒 從斬妖除魔開始長生不死 重生之最佳報複+番外 漁家小夫郎+番外 女尊之小徒弟 (戀與制作人同人)與他相戀[戀與制作人]/[戀與制作人]他們和你 星際重生之宇宙巨星 抱主子大腿 喂,你的霸總人設崩了 靈妖記事 誰都想搶我男朋友+番外 女尊之解戰袍 撲倒那個禁欲系+番外 問題勇者都來自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