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兒翻閱到9月,第一篇就是9月1日:8月,再見。9月,你好!
配圖裡的文字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寫的,我覺得值得分享:
1)讀書學習,是為了某一天,當你想要給别人幫助時擁有遊刃有餘的能力,做到無所障礙。因為,當你有所障礙不能随心行事時,你會有悲痛心、愧疚心、忏悔心,想要重新不遺餘力地讀書學習!
2)8月,再見!秋風吹秋雨涼,自然便無常。9月,你好!去燥暑迎金黃,娑婆總無常。
3)身體是靈魂的房子,當身體老了,或是生病了,人的靈魂就會離開這座房子……打坐是與自己靈魂溝通的一種方式。
?9月3日,公衆号文章更新,标題《聽玄奘法師的故事:不被世俗迷,不懼紅塵亂,守得住初心!》
導讀?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初心,也許前路迷茫,苦難重重,但所有的故事都會有答案。在最終答案到來之前,耐得住性子,守得穩信念,終将能等得到前方的光明。看完玄奘大師的故事,你需要明白的道理:不被世俗迷,不懼紅塵亂,守得住初心!
玄奘法師原名陳祎,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父母早逝後,家境困頓,二哥剃度出家,年僅10歲的陳祎,随兄長來到洛陽淨土寺旁聽佛經。
陳祎13歲那年,隋炀帝号令度僧,通過考試選擇27人出家為僧。主考官大理寺卿鄭善果覺得他氣質不凡,又佩服他的浩壯志氣,就破例讓他參加了考試,最終被破格錄取。
從此,玄奘周遊四方,向衆多大德高僧學習,漸漸聞名蜀中。可玄奘卻發現,人們平常誦讀的經書,有很多都譯着不善,難以理解。甚至對一些基本的理論,大家都分歧很大。
25歲那年,天竺(印度)禅師波頗來到長安,玄奘聞之大喜,前往請教。波頗聞言合十,緩緩道:那爛陀寺的戒賢大師,将告訴你答案。
那爛陀寺,就在佛教的發源地天竺,是世界最權威的佛學聖地。玄奘心中一震。既然印度高僧能不遠萬裡來到華夏,我為何不能西行求法?
他當即上書唐太宗,請求到天竺取經。可當時邊關戰事正酣,管制森嚴,上書遭到無情拒絕。但玄奘心意已決。2年後的某日,準備已久的玄奘混在逃難的百姓中,從長安偷渡出境,頭也不回地孤身踏上西行之路。
…………
大家對文字不感興趣,可以看《玄奘大師》這部電影。而這篇文章中還有觸動心靈的文字,發幾段:
玄奘淡淡地說:我當初既然發願西行,即使死在路上,我也不會東退一步。
“我起先發願,不到天竺誓不東歸,現在為何又返回?我甯可西行一步死,不可東歸一步生。”
在無數個艱險的日夜,玄奘都在心中默念:此行不求财利,無冀名譽,但為無上正法來耳,仰惟菩薩,慈念群生,以救苦為務。
玄奘毫不猶豫地說:你可以留下我的骸骨,但留不下我的神識。我此生使命隻有一個,就是遠赴印度,求法取經,然後回國弘揚于百姓之中。
經過漫長的旅程,玄奘終于在31歲到達印度,拜在那爛陀寺百歲高僧戒賢法師門下。短短5年間,身為外國人的玄奘,便精通了經藏、律藏、論藏,被印度信衆尊稱為“三藏法師”。
643年,44歲的玄奘帶着滿腹的學識和657部佛經,在印度全國上下信衆的送别下,啟程回歸故國。
玄奘向太宗請求回洛陽少林寺,從事翻譯經書的工作。豈料太宗拒絕了,反而勸他還俗,擔任高官。
事實上,太宗本人并不熱衷佛教,隻是當時唐朝正處在經略西域的關鍵時期,他非常需要像玄奘這種精通西域文化的人才輔助自己。但玄奘在皇帝三番四次的勸說或命令面前、在萬人之上的榮譽地位面前,沒有動搖半分。
玄奘足足用了10多年,将1335卷梵語經文全部譯成漢語,影響力遍布中亞、越南、日本…
?9月5日:你好美哦!你的美是“世界因我而美”
在廚房窗外的一片廢墟中耕耘勞作,種了一萬粒格桑花的種子,希望某一天,站在窗前洗菜切菜時,一擡頭就能與鮮花觸目相望,每天都能與美好不期而遇的時光多美呀!
因為窗外朝北,又有點背陰,所以網上查了一下,說格桑花的種子可以遇土就發芽,而且年年複生。帶着對美好的無盡向往努力耕耘了63天時間,終于開了一朵橘紅色的單瓣格桑花。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神龍戒 快穿:宿主又瘋癫了 少年歌行:雙劍一出,天下皆驚 用團藏煉制萬魂幡,他說我太極端 将軍夫人會醫術 擁有全能型天賦,我卻隻想談戀愛 俠女劍心 封神我是蕭升 玉芳和二媽 恐怖的短篇故事 怨神咒 重生之大道有缺 曾經的小乞丐成了最強殺神 冷血攝政王寵夫記 精靈:自動拾取,撿漏常磐之力 讓你去戒網瘾,你竟與女首長閃婚 規則怪談:我為校花設計副本 我和暗戀對象一起掉進了系統 倒黴催的!我居然成了海賊羅傑 重生擺爛後,家人們全都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