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列位記住這一個有點小争議的日子:嘉祐四年(1059)十月初四(或初五),蘇轼兄弟随其父蘇老泉先生鄭重地離開了家鄉眉山,一條久處深潭的蛟龍,注定要一飛沖天、聞名于世了!
約摸兩天的功夫,父子三人即到了嘉樹。
嘉樹,在羅目縣(今四川峨眉山市羅目鎮)東南三十裡陽山江溉。
相傳曾有兩樹對值,樹圍三十二尺,兩樹上端均引出兩丈長的橫枝,兩側橫枝相互攀援連理,以緻遮天蔽日。此樹種名今天探明為黃葛,号稱嘉樹。
因此,嘉樹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處盛景,而不是什麼市鎮或者村落。
這種景點,隻适合蘇轼父子短暫系舟,上岸踏訪一番。
“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但就是在這裡,蘇轼開始了一生的詩詞創作。
《初發嘉州》是蘇轼最早的詩作(此前還有兩首,但有争議),作于嘉佑四年(1059年)。
其時的蘇轼、蘇轍已中舉,奔母喪返四川眉山後随父再赴京都。
父子三人取岷江水路,經嘉州、犍為,出蜀出峽,直下江陵。
蘇轼時年二十四,盡覽山川形勝,“雜然有觸于中,而發于詠歎”。父子三人趁“舟中無事,博奕飲酒”,你唱我和,寫下百餘首詩篇,結集謂之《南行集》。
《初發嘉州》便作于這年冬天,由嘉州出發之際。其時,蘇氏父子已名動京師,文章播于天下。
有學者認為,蘇轼的一生雖然命運多舛、紛繁複雜,但他的各種思想均可從他所作的巴蜀詩中窺見心迹。一個人對故鄉的感情變化,始終是一種發自内心的感情,斷然不會摻假。
宋仁宗嘉祐四年十月,蘇轼兄弟随父出川,自眉州入嘉陵江,經戎(宜賓)、滬(泸縣)、渝(重慶)、涪(涪陵)、忠(重慶忠縣)、夔(奉節)諸州,下峽,十二月抵荊州,在荊州過的年。
過年後的庚子正月,父子三人又自荊門出發陸行,經由襄(襄陽市轄區)、鄧(鄧縣)、唐(唐河縣)、許(許昌)至京師汴梁(開封)。
先說出峽時走的是水路,舟行水上,閑來無事,因此但凡一路上看到的、聽到的和心中想到的,均訴諸于筆端,歌之詠之。連父親蘇洵和胞弟蘇轍創作的詩文加在一起,竟有大約百餘篇,結集起名叫《南行集》。
在素質教育被日漸重視的今天,蘇老泉這種培養孩子落筆即記的好習慣實在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例子。
父親蘇洵遊覽了嘉州的龍岩,淩雲寺。
在這裡,遇到猛士郭綸。
郭綸本為河西弓箭手,屢有戰功,仁宗康定元年九月,西賊寇三川寨,郭綸固守,定川堡得不陷,但終不獲賞。在黎州(今四川漢源北)任都監分别作詩予以官期滿時,連歸家的路費都沒有。
蘇轼兄弟因感其不公,分别贈詩于郭綸。
其中,蘇轼“河西猛士無人識,日暮津亭閱過船”更是将英雄末路的悲涼氣概演繹得淋漓盡緻。
蘇轼兄弟還遊覽了九頂山治易洞,分别題了詩。
在九華山上的清音寺,向下可盡覽長江景色,村舍人家萬瓦在目,遠處三峨橫陳。
川人有謠曰:天下山水之勝在蜀,蜀之勝在嘉州,州之勝在淩雲寺。
嘉祐歲中,蘇轼為清音寺的一座亭台上題額“清音亭”。日後,此亭更成了南山淩雲寺之勝!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開局夢到未來一萬年 (hp同人)永不凋零 家族式造反 藍色信箱 陽光正好 女總裁的身邊龍将 我的筆友朱元璋 海島戀歌 烈虎軍 重生之農女緻富攻略+番外 全民機娘:開局契約女武神校花 脫繭 天命神女回歸 絕世狂龍 神話三國之挽天傾 将我們寫成故事+番外 無敵,從一間客棧開始 大明國師是個花和尚 伴生面具 現代封神傳1拟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