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趣閣

書趣閣>大明:朕有近衛師,五年必平遼 > 第87章 推廣番薯(第1頁)

第87章 推廣番薯(第1頁)

就在兩廣總督李逢節為完成旨意而倍感輕松的時候,在距離他東北方1700裡外的福建巡撫衙門裡,福建巡撫朱一馮正感到壓力山大,緊鎖着雙眉,在巡撫大堂裡走來走去。

十一月初九,福建巡撫朱一馮突然收到了從北京傳來的一封聖旨。

這份旨意的内容非常簡單,那就是命令李逢節在神武元年二月之前,從福建分别運送1萬石番薯到北直隸滄州和山東濟甯。并且各選派200名擅長種植番薯的農民随行,朝廷将會給這些人按照每人每月二兩銀子發放俸祿,讓他們在大明的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北直隸等北方省份推廣番薯的種植。

至于交接人員,聖旨上說番薯和種植人員運到兩地之後,隻需找設在當地的農政院官員即可。

這份旨意看似簡單,其實辦起來一點兒都不容易。

自萬曆二十一年,下南洋經商的福建商人陳振龍将番薯從菲律賓(彼時稱為呂宋)帶回福建,因為番薯極為高産,“上地一畝約收萬餘斤,中地約收七八千斤,下地約收五六千斤”,且耐幹旱,不挑土地。因此很快在福建得到推廣種植,也在災年挽救了無數百姓的生命。

但是想要在兩個月之内籌集到兩萬石番薯運到北方,還要募集400名擅長種植的農民,卻并非易事。

主要原因是番薯的口感遠不如大米,特别是食用多了之後會有脹氣、泛酸等不良反應,因此百姓的種植積極性不高。大多是将其在坡地等下田中當做輔糧種植。

而現在又是冬天,農民窖藏的番薯也并不多。想要籌集夠這兩萬石番薯,非待動員福建各縣往福州運送不可。

聖旨上說,這次在北方大規模推廣種番薯,是為了“以應災年,尤其陝西幹旱,民不聊生,且以之為百姓救命之糧”。要求朱一馮,“務必以百姓生計為念,實心辦理,不得推诿延誤。”

朱一馮自然知道朝廷此番作為乃是大大的善政。他本是南直隸泰興人,自幼家境貧寒,遭逢荒年,常常家無餘糧,對于餓肚子的滋味兒,朱一馮自幼便深有體會。

進士及第後,先是在京師翰林院任職,後來又外放到河南信陽做知州,深知百姓疾苦。

天啟六年,全國各地的督撫都忙着為魏忠賢建生祠,每建一所生祠,少的花費幾萬兩白銀,多的甚至耗費幾十萬兩。朱一馮做為福建巡撫堅決不建,是以福建全省沒有一間魏忠賢的生祠。

朱一馮在北方待過很多年,知道現在那裡還沒有推廣種植番薯,倘若此次能将番薯在北方各省推廣成功,定然能夠造福億萬生民。

朱一馮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将這件差事辦好。打定主意後便對幕僚說道:“去将福建左右布政使召來,本官有要事與他們商議。”

幕僚走後,朱一馮自語道:“我是到了福建才知道有番薯這般奇物,隻是不知道遠在京師,足不出京城的皇帝是如何知道的。肯定是哪位福建籍的大臣給陛下說的,此真乃治國之良才也!”

其實朱一馮不知道的這位“治國良才”,卻并非哪位福建籍的在京官員,而是皇帝本人。

郭可陽怎會不知道紅薯,也就是番薯,在滿清時期對中國人口大爆炸的意義。

陝西民變的消息傳來時,他便想到了在北方推廣種植番薯,但是郭可陽并不确定的知道番薯此時是否已經傳入中國,更不知道在哪裡有種植。

天啟七年九月底徐光啟進京後,郭可陽接見了他幾次與其讨論數學問題。期間也讨論了一些農業問題,徐光啟此時正在創作他那本集前人農業科學之大成,被後世稱為“中國古代五大農書”之一的《農政全書》。但是此時尚未定稿,更沒有起書名。

在原本的曆史上,《農政全書》是在徐光啟死後,由他的門人陳子龍等人負責修訂,于崇祯十二年,亦即徐光啟死後的6年,刻版付印,并定名為《農政全書》的。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大明:穿越後宮,朱元璋傻眼了  長生仙秦  風起少年郎  無敵從覺醒震震果實開始  都重生了我包複仇的啊  人間絕色反派爹  黃山牧守  開局贈送天生神力  漢牧  綜漫:我真不是渣男啊  孽子:喊你救駕你卻打下半個天下  四合院:男科聖手的我也敢惹?  異域之旅0  獵魔人遊戲  明末枭雄  穿成惡毒女配我放飛後真的太爽了  長嫂如母  與隋争鋒  大乾:前朝太子魔術複國  三國志:我二弟天下無敵  

已完結熱門小說推薦

最新标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