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玉恒那裡出去,陸時羨就陷入了思考之中。
經曆過燕大近三年的學習,陸時羨對于生物學擅長的領域,早就不僅僅局限于簡簡單單的植物了。
宏觀能做,微觀也能做。
但這也帶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他沒研究思路。
沒有思路也就沒有研究方向。
他所涉及到的領域有些多了,選擇的餘地也多了。
有時候沒有選擇反而沒有那麼多煩惱。
陸時羨不免有些頭疼。
還好這次,給他的壓力并不大。
隻是一篇學位論文而已。
要寫的話,他随時都能拿出來好幾篇。
甚至是他之前用于畢業的論文。
但是這毫無用處。
因為他現在學的是生物科學,不是農學。
文不對題,直接涼涼!
不對!
陸時羨忽然想起來,其實兩者的界限在某種程度上并沒有太大的相隔。
他也不必擔心自己會重複以前沒什麼意義的成果,最後做了無用功。
因為他現在可以用微觀生物學的辦法去研究農作物了。
他現在掌握的研究方法已經給予他能夠在這個領域進行創新的底氣了。
随着想法越來越清晰,他的思路也越來越清楚。
農學和生物學聯系最密集的就是植物學。
而在植物學研究上,有兩個字逃不掉。
那便是激素。
植物激素是指的是植物體内産生的一些微量有機化合物。
盡管量不多,但它們卻在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能夠促進或者抑制自身的生理過程,從植物細胞分裂、伸長、分化到植物的發芽、生根、開花、結實。
甚至是植物的性别決定、休眠和脫落等。
目前已經研究證實的植物激素主要有六個種類,即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和油菜素甾醇。
那麼對于作物而言,論誰是最重要的植物激素。
答案是顯而易見。
植物生長素!
那麼既然說到生長素,就又不得不提到一個教科書上已經聽膩的名字。
達爾文!
很多人都隻知道達爾文是進化論之父,寫有巨着《物種起源》,并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擊穿了唯心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存在的基石。
雖然生長素是由溫特命名的,但其實最開始發現它存在的是達爾文,哪怕當時隻知道是有某種物質刺激了植物。
1836年,達爾文在“小獵犬号”上環球旅行時,驚奇的發現一盆草蘆的幼苗總是朝着太陽光照射的一邊彎曲。
植物向光性往往是日常習以為常的現象,一般人往往對此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達爾文此後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大量的觀測和實驗。
如果用錫箔或其他不透光的紙包住幼苗的頂芽,那麼植物幼苗就不再向光照的方向彎曲。
達爾文把植物的這種現象叫“向光性”,并記載到1880年的論文《植物運動的本領》中,對生長素的發現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于是陸時羨不禁想到,偉人似乎身上總有一種特質,善于發現規律。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我上頭有人![快穿] 你的土豪已上線(重生) 重生華山派的魔教教主 夢想飛行裡程之藍色換日線 校園地下皇帝 穿成死對頭的白月光[娛樂圈] 沙雕穿成少将的炮灰夫人 半邊梨花壓海棠 心的二分之一 相伴一生又何妨 一光年的距離有多遠 喜歡你 死了都要愛(如果愛神沒有睡着) 我很想愛他 七個姐姐讀我心,全員逆襲白富美 我為歌狂 星星的記号 白玉成雙 愛上愛情 如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