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放下這些,朱允熥繼續往下看。
“軍費來源開支明細!”
“兩江兩淮鹽稅,折每年一千二百餘萬兩,分發九邊京營,及五軍都督府工匠,礦山等處。”
“總計天下稅糧,共二千九百四十三萬餘石。浙江二百七十五萬二千餘石,蘇州二百八十萬九千餘石”。
“蘇州這麼多?”
朱允熥有些驚詫,蘇州一地的稅糧,竟然超過了最富裕的浙江整個行省。
不過想想,随即釋然。
老爺子不大喜歡江浙之人,尤其是蘇州人。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人當年支持的可是張士誠,尤其是蘇州百姓,在張士誠死之後還給他建祠堂,民間私下稱張王。
所以洪武開國至今,老爺子年年多有免除天下兩稅的德政,但是對于蘇州以及原來張士誠根據地的賦稅,卻從沒有減過,而是一直加。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這個地方太有錢。
他們的錢還是來源于棉花棉布,江浙之地,蘇州,松江,杭州,嘉興,湖州等地為天下棉布産地的中心。毫不誇張的說,這裡産出的棉布總和,超過了這個時代,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而且這些地區還不是傳統的男耕女織,是由商人牽頭,設置棉布廠,雇傭織布工人,甚至許多婦女也抛頭露面出來工作。
小廠數十人,大廠上千人,每日清晨而起工至半夜。半夜之後,第二班工人繼續上陣,人停織布機不停,徹夜織做。
這些地方的賦稅統一用棉布代替,由此可見他們的富到了什麼地步。
老爺子天生對于太有錢的人,沒啥好感,這是事實。
不但對這些地區加稅,而且限定這些地區的有錢人,不得出來科考做官。
乍一聽,似乎是暴政。但是結合明朝滅亡的原因,朱允熥也能多少體會出一點老爺子的良苦用心。
江浙之地的财閥,在家中沒有子弟做官的情況下,都可以通過巨大的财力在朝中買到為他們代言的支持者,若是他們的子弟做官了,那豈不是在國策上,更要傾斜于這些富裕的地區?
加稅之外其實也有德政,老爺子定下不收取商稅的政策,使得這些人越來越有錢。
等老爺子死後,不許這些有錢人做官的命令成了一紙空文。
要知道窮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不可能在一個起跑點上,所受的教育根本不可能一樣。
洪武之後,江浙地區的财閥為了子弟能做官,拼命的建學校,遍請天下大儒名師,開設學校給子弟講學。
甚至一個地區,所有的富商把錢結合在一起,專門挑選出家鄉中善于讀書的子弟出來,免費讀書,為的就是讓他們有功名。
有了功名的讀書人可以做官,做官的人可以免稅有特權。而那些讀書更好,考取了進士及第,能進入中樞的江浙子弟,更成了地方上官商勾結的保護傘。
這些人,在後世有個大名鼎鼎的名字,東林黨。
東林黨是導緻明朝财政枯竭,黨政不斷陷入困境的罪魁禍首。
南宋年間,天下茶葉的關稅每年高達兩百萬兩,而在明朝,卻隻有每年近乎二十萬兩,不足十分之一。而且其他關稅,也都收不上來。
可是要知道,大明時期是全世界的白銀都瘋狂朝中國流入的時候。雖然明朝不重視海上貿易,而且老爺子對于不種地的人,有天生的鄙視,但是交易額卻遠超各個朝代。
全世界的白銀都到了中國,用來換取中國的棉布,絲綢,瓷器,茶葉等,可是中央卻收不上稅來,根源在哪裡?
就是東林黨。
他們把持朝政,利用自己的地域出身優勢連成一片,每當皇帝要收稅的時候,就會用祖制抵抗。皇帝可以殺掉他們其中一個,但是每殺一個,會有百個補上。
巨大的經濟能力轉化為教育,江浙大财閥代言人東林黨,源源不斷的成為大明官僚集團的主力。
當官之後,他們利用特權回報家族,損失了國家的稅收,讓地方的财閥從中漁利。商稅這個支撐國家經濟體系的支柱,成了一紙空文。
财閥有錢但是百姓依然生活困苦,江浙地區的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的田地被兼并,隻能做工。可是做工得到的酬勞,還不足以讓一家人衣食無憂。
中樞沒有錢,必然要加稅。
官商勾結的稅收不上來,隻能強加在天下窮人身上。就算大名鼎鼎的張居正,所行的稅法,也沒敢觸及江浙财閥和東林黨的利益,負擔都轉嫁到了百姓身上。
到了明末崇祯年間,國家一年的稅收才三百多不到四萬兩,而遼東地區一年的軍費,就要占去三分之二。而在大明境内,還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要剿。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大明:百歲修仙者,朱元璋親爹 你們是我帶過最沙雕的一屆玩家 禦姐總裁生球不認,我反向帶球跑 夢幻西遊:我的大主播系統 CSGO:什麼叫六邊形狙擊手啊 雙穿:玄幻吃苦,都市享福 道君,從蓬萊築基開始 修改詞條,從宗門弟子開始 那就讓她們獻上忠誠吧! 我在諸天萬界朝九晚五 宇宙網遊,我能指定掉落 漂亮後媽,躺平養崽崽 重生之金融民工 我與富婆2 血落之城 家有哥兒 四合院之建國後我是大資本家 我在逃生遊戲裡封神 全民覺醒:我的德魯伊能化龍 魔獸世界:重生了那就收購暴雪